
一、论坛简介
苏州大学国际青年学者东吴论坛旨在汇聚一批海外不同学术背景的高层次人才,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和学科热点,通过学术报告和深度研讨,开拓视野,推进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我们诚挚邀请全球青年英才携手苏州大学申报国家海外引才项目。
二、论坛日程
本次活动由论坛开幕式、各学院(部)分论坛、学术交流三部分组成。
报名时间:2025年10月28日至12月7日
邀请函发送时间:2025年12月10日至12月12日
报到时间:2025年12月21日
活动时间:2025年12月22日至12月24日
返程时间:2025年12月24日
三、招聘岗位及待遇
特聘教授(领军人才)
基本条件:在海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务、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较强科技创新能力,或者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或在学术前沿领域取得国内外公认的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家级领军人才学术水平。
特聘教授(拔尖人才)
基本条件:在海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副教授、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者;或在学术前沿领域取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家级青年人才学术水平。
特聘教授(精英人才)
基本条件:在海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者;或在学术前沿领域取得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学术潜力;有发展成为国家级青年人才的能力和潜力,具备协助所在领域提升国内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能力。
青年特聘教授
基本条件:具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博士后科研经历;在所在学科领域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已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薪酬待遇
根据岗位层次不同,我们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及绩效奖励、丰厚的安家补贴与科研启动经费以及完善的科研平台与团队建设资源。
四、其他政策支持
(一)地方支持
学校优先支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入选者根据相关规定享受叠加待遇。

备注:地方补贴具体以当年度政策为准。
(二)其他配套服务
1.对全职引进的优秀人才,除提供上述支持措施外,学校还将按照相关政策落实事业编制,按省市相关规定缴纳各类社会保险。申请者如为外籍人士,按照省、市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2.学校为特聘教授及以上人才提供充足的办公实验室用房,支持组建创新团队,优先支持招聘青年教师、博士后及专职科研人员,其中博士后招收人数不限;研究生招生指标予以政策性倾斜;提供过渡性人才公寓。
五、申报方式
请符合条件且有意向者扫描下方二维码登录“2025年度苏州大学国际青年学者东吴论坛”报名系统:http://rckf.rsc.suda.edu.cn(或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注册、填写并提交个人申请。

六、交通住宿
参会学者收到正式邀请函后自订机票或车票,我校将按相关政策予以实报实销(具体报销事宜详见报销说明),论坛期间食宿由学校统一安排。
七、联系方式
苏州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
联系人:颜老师、杨老师
联系方式:+86-512-67503248
联系邮箱:rczp@suda.edu.cn
外国语学院综合办公室
联系人:赵老师
联系方式:+86-512-65241104
联系邮箱:rsm_wgy@suda.edu.cn
办公地址:天赐庄校区崇远楼205

扫码添加企业微信@苏州大学人才专员
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咨询服务

八、学校简介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之美誉的苏州,拥有125年的悠久历史,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是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设121个本科专业,4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6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至目前,学校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综合交叉学科、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共1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学校现有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拥有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9位两院院士,45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92位国家级青年人才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超430人次。
此岸东吴、彼岸宏图!苏州大学诚邀您的加盟!
九、外国语学院简介
苏州大学外语教学始于 1900 年东吴大学建校时,传统深厚,许国璋、杨绛等均为东吴大学杰出校友。学院前身为 1940 年成立的东吴大学英国文学科,历经 80 余年发展,已成为省内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大学二级学院,累计培养万余名高水平外语人才。
外国语学院师资队伍梯队布局合理,实力雄厚。现有在职教职工120名,其中专任教师103名,含教授29名(特聘教授12名),副教授27名,国家级称号人才1名,省级人才称号教师15人次。95%以上的教师有海外工作、留学或访学经历。
学院构建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英语(含师范)、翻译、日语、俄语(俄英双语)、法语(法英双语)、朝鲜语、德语、西班牙语等9个本科专业。2003年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设立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科研成果丰硕,在多领域形成特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文昌教授主编的两部词典分获国家教育图书一等奖、国家图书奖一等奖。现拥有 11 个研究院(所)或中心,教师获批国家哲社基金项目近 70 项(含重大 2 项、重点 6 项),省部级项目数百项。21 世纪以来,教师年均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数十部,学院为全国符号学研究会挂靠单位,编辑出版全英文国际期刊《语言与符号学研究》,2020 年中国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基地入选江苏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海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同时也派遣师生赴海外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学院的国际影响力。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将继续秉承"立足实践,奉献教学,著书立说,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为推动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十、苏州市简介
苏州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总面积8657.32平方公里,下辖吴江、吴中、相城、姑苏、虎丘5个区及苏州工业园区,代管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4个县级市。202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95.3万人,常住人口1298.7万人。
苏州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工业城市,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万亿元,进出口总额2.62万亿元。上市企业总数达278家,在苏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178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3个产业规模超万亿,拥有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高端科技仪器等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球“灯塔工厂”7家,截至目前,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800家。
苏州历代英才辈出,名人灿若群星,在这片土地上,走出了46名文状元、5名武状元、100多位两院院士,是著名的“状元之乡”和“院士之城”。现在全市人才总量407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达4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突破6.7万人。
人才友好城,苏州欢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