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王银泉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4月12日下午,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银泉教授莅临我院,在崇远楼二楼多语种口译实训室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翻译活动及其现代启示意义”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翻译研究所副所长张玲老师主持。

    王银泉教授是苏大校友,南京农业大学校级科研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暨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研究、公示语翻译、新闻翻译与对外传播话语、中医翻译与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传教士汉学家翻译与中西文化交流史、南京大屠杀史料翻译与研究。曾发表学术研究文章120余篇,代表作有《南京之殇》英译等。
    讲座中王银泉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丰富的翻译人生,介绍了自己在对外传播电视新闻翻译、汉英公示语翻译、传教士汉学家翻译与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医药翻译史与国际传播、南京大屠杀史料翻译等方面的学术成果和心得体会。其次解释了“西学东渐”、“中学西传”、“适应性传教路线”等核心概念,并对明末清初入华耶稣会士的科学翻译活动进行了全新的历史分期并对每个时期传教士代表人物及其来华目的和代表作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在传教士译介下,中国文化对欧洲社会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欧洲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以及法国重农主义思想的兴起等都是在中学西传下引起的,足以证明中国文化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贡献和对世界文明的普遍性意义。王银泉教授认为中学西传研究的意义在于:更好地通过借鉴历史来获得对当下中西方文化交融与文明互鉴的观照,厘清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普遍性意义以及做出的贡献,打破十九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化霸权和理论话语体系,彻底走出以选择性机制观察和看待世界的西方中心主义,坚持以“我”为主,面向世界的文化观。最后,王银泉教授与时俱进,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提出中国学者更有必要坚持文化自信,掌握话语权,而不是一味迎合西方中心主义,以此打破西方话语的故意描黑和文化霸权的盛气凌人。
    在提问环节,围绕现场师生提出的给翻译专业学生一些建议这个请求,王银泉教授结合自身翻译经历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他指出,作为翻译工作者,一定要充分了解翻译历史,大量做翻译实践,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并做好汉英对比分析。

  


    王银泉教授学识渊博,积淀深厚,对明末清初传教士在华的活动细节、著作、思想、影响评价等如数家珍,信手拈来,令人叹服。王银泉教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翻译中的经验体会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带来了一场“有文化”的精彩学术盛宴。讲座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不仅让使听众对明末清初西方在华传教士在华参与各方面活动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还激发了师生们的学术研究热情,为我院师生们拓宽了视野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