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27日,由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会议暨自然文学与生态批评研究会筹备会”在崇远楼201会议室隆重召开。来自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外交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淡江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台东大学、台北市立大学、台湾金门大学、台湾大叶大学以及台湾地区文学与环境学会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我院党委书记严冬生以及我院部分教师与研究生出席了此次会议。台湾文学与环境学会荣誉理事长、台湾大学外文系名誉教授林耀福先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程相占教授等作为嘉宾代表致辞。会议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朱新福教授主持。

       开幕式首先由朱新福院长向与会嘉宾致欢迎辞。在致辞中,朱新福院长对海峡两岸学者的光临表达了欢迎及感谢之情,介绍了外国语学院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在谈及生态批评研究的主要动向和热点话题时,他指出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高度重视生态危机,两岸学者倡议举办海峡两岸生态文学会议,共同探讨生态文学与生态文明,交流思想,这对于推进两岸的生态文明与文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他衷心希望两岸学者在苏州这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学界奉献上一席生态文明的盛宴。

       此次会议邀请了海峡两岸12位生态文学研究专家作大会发言,其中有:台湾大学外文系林耀福教授“我不愿意:从爱默生的反旅行观谈生态论述的建构”,山东大学程相占教授“生态美学建构如何融合东西方资源?——以高主锡为讨论中心”,南京大学方红教授“相遇与生成:情动理论视阈下《汀克溪的朝圣》及其带来的生态批评反思”,台湾淡江大学蔡振兴教授“正常与病态:论林区《边界之歌》的医疗伦理”,台湾师范大学梁一萍教授“植物怪谈:战争记忆与植物想象”,《鄱阳湖学刊》主编胡颖峰研究员“李青松散文创作中的环境伦理观”,中山大学(台湾高雄)黄心雅教授“跨太平洋原住民文本中的人类世想象”,南京师范大学韦清琦教授“交叠与整合:爱丽丝•沃克的左翼环境思想初探”,浙江工业大学阎建华教授“马弗尔的植物之恋与植物‘谛国’”,北京林业大学南宫梅芳教授“环境人文学概述”,杭州师范大学陈茂林教授“生态批评的问题与出路——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张慧荣副教授“气候小说《突变的飞行模式》中的代际正义追寻”。12位专家从中国生态话语构建、生态美学、生态情动学、生态伦理、植物叙事、中国生态文学创作、环境思想、环境人文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气候小说等诸多视角立体展示了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除此以外,大会围绕“生态批评热点问题”和“构建中国生态话语”这两大专题设置了6个分论坛。各位专家就生态批评话语中的动物与植物、城市与乡村、地方与家园,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审美,中国传统自然思想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积极的对话,展示了两岸生态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在大会闭幕式上,长江学者、山东大学程相占教授回顾了过去八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会议的发展历程,期待海峡两岸生态文学研究者能够展开更加频繁的学术交流。南京大学方红教授、台湾淡江大学蔡振兴教授均认为此次海峡两岸生态文学会议展现了生态批评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众多学者开始对中国文学展开生态解读,注重中国生态话语的建构。台湾文学与环境学会荣誉理事长、台湾大学外文系林耀福教授代表与会的两岸专家高度肯定了本届会议的学术质量,对外国语学院师生团队精心周到的会务工作表达了感激之情。
       《外语研究》编辑部、《鄱阳湖学刊》编辑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及学术期刊,对本次大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首届海峡两岸生态文学会议于2011年在厦门大学举办,之后相继在台湾中兴大学、山东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台湾华梵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两岸著名高校成功举办,这为两岸学者共同探讨生态文学和生态文明提供了对话平台,促进了海峡两岸高校的学术交流。